【成語名稱】:?因材施教
【成語拼音】:?yīn cái shī jiào
【成語出處】:?《論語·為政》“子游問孝”、“子夏問孝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:“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?!?/p>
【成語解釋】:?因:根據;材:資質;施:施加;教:教育。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、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。
【用法】:?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于教育
【結構】:?偏正式
【近義詞】:?對癥下藥
【反義詞】:?一視同仁
【押韻詞】:?心煩意燥、求之有道、改弦易調、靈丹妙藥、撫掌大笑、鸮鳴鼠暴、黃屋左纛、清宮除道、蔓蔓日茂、冤冤相報。
【年代】:?古代
【英文】:?teachstudentsinaccordanceoftheiraptitude
【德文】:?LernendenachihremAufnahmevermǒgenunterrichten
【日文】:?その人(ひと)に適(てき)した教育(きょういく)を施(ほどこ)す
【法語】:?donneràchacununeformationcorrespondantàsesaptitudes
【成語故事】:?春秋時期,孔子善于根據學生的智力、性格等去教導他們。子路問他聽到正確意見是否立即照做,孔子讓他先請示一下父兄,而對冉有說可以立即照做。學生公西華不解,孔子解釋說冉有為人謙讓應鼓勵,子路輕率剛猛要慎重行事。
【成語造句】:?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各方面的差異,以便因材施教。
